欢迎访问《轧钢》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0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0-02-28
  

  • 全选
    |
    热点评述
  • 陈其安
    . 2010, 27(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资源友好出发对现有热轧带肋钢筋的生产技术做了评述,提出了生态钢筋的概念。认为(20MnSi+Ma)焊接连接钢筋的资源利用率过低,穿水钢筋不宜使用机械连接。根据实验结果对(Q235+C)型化学成分、并采用轧后缓冷工艺生产高级别生态钢筋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 研究与开发
  • 唐帅
    . 2010, 27(1): 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Nb-V-Ti低成本成分设计及两相区直接淬火回火(DL-T)工艺,在实验室成功开发了低屈强比
    590/780MPa高强度建筑用钢。实验结果表明,直接淬火温度在750℃以下时可以得到一定量的铁素体,满足低屈强比双相组织的要求;在600—750℃直接淬火时,随着直接淬火温度的升高,钢板强度增加,伸长率降低;在淬600—750℃火时屈强比基本保持不变,当淬火温度升高到750℃时,组织中的铁素体和贝氏体共同对屈服强度产生影响,造成屈强比由0.76上升到0.82

  • 付天亮
    . 2010, 27(1): 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厚板轧后超快速冷却系统为研究背景#针对超快冷各段冷却强度,建立了综合换热系数模型。建模过程中,首先以实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模型及设备参数,通过反传热法计算不同辊速、冷却水量条件下的钢板表面综合换热系数;然后利用分段建模。非线性拟合等方法得出单因素影响下综合换热系数计算式,再引入交互影响函数#分析各种因素相互影响条件下综合换热系数的演变规律。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吻合度较好。将模型应用于某厂轧后超快冷温降计算中,计算精度在5%以内,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 孙蓟泉
    . 2010, 27(1):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影响函数法建立了四辊CVC轧机轧辊的弹性变形解析模型,并依据某厂2160mm热连轧机组的实际生产工艺参数,利用模型计算得出了板凸度与弯辊力、横移量、带钢宽度的定量关系,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凸度调节制度的制订。
  • 张维娜
    . 2010, 27(1): 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采用双辊铸轧技术生产的高锰TRIP钢(Te-15Mn-3Si-3Al)薄带经冷轧和退火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薄带的断裂总伸长率达21.5%(相当于传统工艺的91.5%)抗拉强度达875MPa(相当于传统工艺的89.3%),拉伸变形后约有5%的亚稳态奥氏体转变为板条马氏体,且内部存在大量位错,有效提高了钢的加工硬化能力。
  • 田冲
    . 2010, 27(1):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织构预处理工艺和常规工艺对高强IF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织构预处理的钢板 退火组织更加均匀、细小,屈服强度基本不变,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升高,γ值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具有强烈的{111}<110>织构以及较强的γ纤维织构,深冲性能好.
  • 金光灿
    . 2010, 27(1):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实验室内开发的1000MPa级冷轧热镀锌双相钢的化学成分、热镀锌退火工艺及其室温组织和力学性能。实验表明;实验用钢的Ac1,Ac3,Ms点分别为725、850、390℃经退火温度为820℃保温时间为80S的热镀锌退火后,室温组织为典型的铁素体+马氏体组织,抗拉强度可达1014MPa,伸长率达13.7%
    %
  • 陶功明
    . 2010, 27(1): 3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60D40道岔轨在第B孔轧制时容易出现扭转、翘曲、侧弯等现象,利用仿真软件建立了该切深孔中轧件的有限元仿真轧制模型,研究了孔型参数对轧件扭转、翘曲及侧弯的影响规律,据此采取了减少切深孔短腿变形量、并增大切深孔长腿变形量的技术措施,将60D40道岔轨切深孔轧制中的扭转角减小到12.400满足了后续孔型正常咬入的条件,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 论文
  • 王道远
    . 2010, 27(1): 3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南钢8500mm炉卷轧机轧辊冷却效果不佳造成其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对轧辊的温度场及冷却制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采用有限元法对轧辊轧制过程及轧制间隙过程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并设计了正交试验、讨论了喷嘴形状、冷却水压力、喷嘴与辊面距离、喷嘴与轧辊角度对轧辊冷却的影响。根据试验统计结果,确立了新的轧辊冷却制度。新冷却制度的应用有效改善了辊面产生网状裂纹现象,使轧辊磨削深度由原来的2mm降低至1.9mm。

  • 设计与改造
  • 李超
    . 2010, 27(1):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山东冠洲股份有限公司全国产化年产30万t连续退火机组的主要工艺参数、生产工艺及设备 特点。
  • 朱永炎
    . 2010, 27(1):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的第1套炉卷轧机-泰钢1800mm带钢炉卷轧机的工艺,主 、要介绍了其装备水平和特点、经1年多的生产实践,各项指标和功能基本实现。
  • 综述
  • 陈云鹏
    . 2010, 27(1):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覆膜铁的生产工艺、产品特性及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国内外覆膜铁产品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 轧钢自动化
  • 李振兴
    . 2010, 27(1): 4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热带连轧机主传动出现电流失控的问题,分析了交交变频调速装置的电磁干扰因素及抗干扰 措施,找到了产生误触发脉冲的干扰通道,通过改造原功率柜内的脉冲触发板,即在输出到零电流检测环节的脉冲通道中增加阻断电路,切断电磁干扰进入触发板的通道,解决了电流失控故障,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 刘文斌
    . 2010, 27(1): 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迁钢2250mm热连轧机组立辊轧机采用的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短行程控制模型,选取了3个 基函数(高斯钟形曲线)对短行程控制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钢板宽度控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RBF网络第1个基函数的连接权值只影响SSC控制长度的第1段;第3个基函数的连接权值影响SSC控制长度第1、2段,且对第1段影响显著;第3个基函数的连接权值影响SSC控制全长且对第2段影响显著。经过优化调整,成品宽度偏差为0-10mm,宽度尺寸合格率提高到99.1%以上。
  • 革新与交流
  • 张全刚
    . 2010, 27(1):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设计合理的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在其150t转炉-1780mm热连轧生产线上成功开发了X70管线钢。该产品具有针状铁素体组织,各项力学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
  • 杨涌
    . 2010, 27(1): 58-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介绍了冷轧不锈钢板带脱脂原理,根据酒泉钢铁公司冷轧不锈钢厂清洗脱脂工艺,开发了新型液体脱脂剂。介绍了该液体脱脂剂的特点、工艺参数及应用效果。
  • 杨振东
    . 2010, 27(1):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中厚板辊底式明火常化炉出现的炉辊结瘤现象,分析得出其主要是由钢板下表面的氧化铁皮和 火焰切割钢板时留下的流渣粘结形成的,通过采取控制原料板氧化铁皮和炉生氧化铁皮、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定期通炉去除辊瘤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炉辊结瘤现象,停炉周期已经达到半年以上。
  • 张忠锋
    . 2010, 27(1):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φ12mm热轧带肋钢筋四线切分生产工艺开发以来遇到的切分道次顶出口、成品道次顶出口、各线轧件尺寸不一致的问题,分析了其形成原因,提出了改进轧辊材质、提高轧辊加工精度、提高导卫安装精度等技术措施,实现了四线切分轧制的稳产、高产。
  • 王德宝
    . 2010, 27(1): 66-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Q240B角钢腿部裂纹处的化学成分、微观形貌、金相组织及其形成原因,发现引起该裂纹的原因一是轧制过程中的热划伤,二是连铸坯中存在硅酸盐类夹杂物表面裂纹、表面气泡等缺陷,对此分别采取保证导卫安装质量和改进导卫材质、提高冶炼质量以减少各类夹杂物、增加轧制时的压缩比和粗轧翻钢道次等措施后,铁塔角钢的产品合格率由88.5%提高到97.5%,成材率由78.5%提高到93.4%

  • 布昭元
    . 2010, 27(1): 7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硅钢板坯加热炉因加热温度高而使PGUMC0 50炉用常规钴合金垫块容易被高温氧化磨蚀,从 而造成热坯底面压痕凹坑缺陷的问题,研制了上部为ISC050G合金、下部为Ni-Cr合金的新型蘑菇头垫块,使用表明该垫块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能和更长的有效寿命,且造价比常规垫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