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轧钢》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0年, 第2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8-28
  

  • 全选
    |
    研究与开发
  • 郑东升
    . 2010, 27(4):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热轧实验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和化学成分对两种含Nb微合金化钢厚度方向显微组织的影响。
    结果表明,从试样芯部到1/4厚度位置,再到表面层,铁素体晶粒和贝氏体束尺寸越来越小,相应位置处的铁素体量逐步增多,而M-A量则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并在1/4厚度位置处达到了峰值。在控轧控冷工艺参数相近的情况下,在厚度方向同一位置处,Nb-Ti钢的铁素体晶粒、贝氏体束以及M-A组元尺寸更小,并且厚度方向不同位置处的组织差异较Nb钢小,对减小厚度效应更为有利。
  • 杜伟
    . 2010, 27(4):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研究了终轧温度对铁素体不锈钢显微组织、织构和成形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从940℃到800℃),冷轧退火板的组织细化,γ再结晶织构强度增加,平均塑性应变比γ值增加,平面各向异性△γ 值降低。终轧温度的降低显著改善了薄板的成形性能。
  • 李振兴
    . 2010, 27(4):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中厚板轧制过程#分析了中厚板轧制过程中发生侧弯与宽度方向楔形的关系,引入比例厚度差定义,推导出钢板不出现侧弯的条件是轧前、轧后的比例厚度差相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比例厚度差变化与侧弯大小的关系,推导出入口厚度宽向分布均匀时的侧弯量和侧弯曲率半径计算公式,同时给出入口厚度宽向分布为楔形分布时侧弯方向与比例厚度差变化的关系式。实际测量数据表明,侧弯量计算结果误差在12%以内,同时合理解释了产生厚度薄的一侧对应延伸率小的现象的原因。
  • 李晓磊 ,李云杰,康健,袁国,王国栋
    . 2010, 27(4): 12-10.13228/j.boyuan.issn1003-9996.20170105.
    https://doi.org/热轧马氏体/贝氏体区直接淬火-配分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低碳硅锰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淬火-配分工艺研究了马氏体区淬火-配分(Q&P)、贝氏体区淬火-配分(B&P)和直接淬火工艺对组织性能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Q&P工艺处理后得到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组织,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大于100%,并且呈现薄膜状分布于马氏体板条间,试样屈服强度大于1 100 MPa,抗拉强度大于1 200 MPa,伸长率在1475%~1600%之间,强塑积可高达21.12 GPa·%。经B&P处理后的试样获得贝氏体基体和17.3%的残余奥氏体组织,试样伸长率高达2100%,强塑积为22.26 GPa·%。经直接淬火工艺处理后的试样,抗拉强度高达1 540 MPa,但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3.6%,导致伸长率仅为800%,强塑积为12.32 GPa·%。此外,还发现少量软相铁素体组织,可以降低试验钢的屈服强度。
  • 左军
    . 2010, 27(4):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变形程度对超低碳IF钢变形抗力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实测变形抗力数据对热连轧数学模型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其结果已成功应用于超低碳IF钢铁素体区轧制工业试验。
  • 高世卿
    . 2010, 27(4):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热连轧精轧机组带钢的温降模型,并且通过实测数据#应用遗传算法对所建模型进行了优化。经验证,该模型的带钢终轧温度计算精度在10℃以内。
  • 汪社明
    . 2010, 27(4): 19-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合金化工艺参数下BH 钢合金化镀层的抗粉化性。结果表明,BH钢热镀锌层在合金化
    温度为510℃合金化时间为10S时获得最佳的抗粉化性能。镀层的最佳相结构为г相的厚度小于镀层厚度的5%,合金化镀层表面的ζ相未完全消失,致密的δ相占据镀层中大部分体积。
  • 王飞龙
    . 2010, 27(4):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COPPA软件对某矩形焊管的辊弯成型工艺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该产品边部波浪形缺陷、(边波)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结果表明,采用焊缝在焊管短边上的工艺时,增加2个以上成型道次或者采用下山法,可以消除边波;采用焊缝在焊管长边上的工艺时,为消除焊管纵向的上弯趋势,配辊时应该使焊管的4个角同时开始空弯,若条件允许,应增加成型道次或采用下山法。
  • 设计与改造
  • 徐建辉
    . 2010, 27(4): 3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于2008年完成的2032mm二手热连轧生产线技术改造的主要项目及其技 术参数,包括新增2座步进梁式加热炉、1架R0 强力粗轧机、1套无芯移送式热卷箱、2#卷取机、3条横切线和1条平整分卷线,改造后可以使用厚250mm的坯料,设计年产量由150万t增至360万t。
  • 吕启春
    . 2010, 27(4): 3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AM380辊型钢矫直机的原理、组成、技术特点和矫直调整方法。该矫直机具有在线矫直、速度可调、快速换辊、双钢同时矫直、矫直精度高等特点,能满足方钢、角钢、槽钢、扁钢的矫直要求。
  • 综述
  • 熊明鲜
    . 2010, 27(4):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基于电磁效应的中厚板EMAT(电磁超声波换能器)探伤装置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特点,并与传统的基于压电效应的PET(压电超声换能器)自动探伤装置进行了比较分析。EMAT自动探伤装置具备检测钢板温度范围广、无需耦合介质、探伤速度快和抗干扰性强等优点,未来在中厚板行业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 轧钢自动化
  • 何茂松
    . 2010, 27(4): 4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我国自主开发的热连轧卷取机控制软件的整体结构、实现功能、主要模块控制策略、帮助系统及软件开发平台,该软件完成了精轧输出辊道、卷取机侧导板、夹送辊、助卷辊、卷筒、卸卷小车等设备的速度、张力、位置、压力控制功能,在多套热连轧生产线上的应用表明,其提高了代码复用率和软件质量控制水平,缩短了设计和调试周期,能实现软件开发、编制和调试工作相对独立,卷取机的事故率、成品塔形、表面质量等指标都达到国内同类型卷取机的领先水平。
  • 许磊
    . 2010, 27(4):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的在一级基础自动化中处理实时数据存在的精度无法满足二级过程机模型对反馈数据的
    要求的问题,结合中厚板轧制过程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了针对两种不同用途的仪表实测数据处理方法;(1)对钢板长度或宽度方向上的所有测量数据进行低通滤波处理,得到钢板全长或全宽的多个期望值;(2)采用狄克逊准则和截尾均值处理,得出最能反映大部分采样点信息的单个期望值。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提高了自适应模型和轧制过程数据记录的精度,并且适用于各主要仪表的数据处理。
  • 革新与交流
  • 张明全
    . 2010, 27(4):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莱钢1500mm热轧宽带生产线生产部分品种规格时出现塌卷缺陷的问题,分析了卷取张力、带钢断面形状、卷取温度、卷筒涨缩、助卷辊辊缝设定对卷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 郭太雄
    . 2010, 27(4): 5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攀钢生产热镀铝锌板存在沟槽印缺陷问题,分析了其原因是由于沉没辊耐镀液腐蚀性较差,沉没辊被镀液腐蚀导致沟槽间凸面中心结瘤,从而破坏了带钢表面状态,影响了镀层的正常结晶,使其锌花与正常区域存在一定的差异,宏观上则体现为沟槽印缺陷。为此,通过改进沉没辊质量和采用预熔锅、刮辊器,有效避免了沟槽印缺陷。
  • 黄效东
    . 2010, 27(4): 59-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Z●乌萨托夫斯基相对宽展系数公式计算轧件宽度,关键是确定出正确的轧件断面积和宽展系
    数修正系数,将理论计算值和现场收集的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出了各架次宽展系数修正系数值,依托该公式编制的轧制程序表应用到生产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通过对圆孔型的几何解析归纳总结出了圆孔型中红坯断面积的近似计算公式,与CAD作图法求出的面积基本一致。
  • 王华轩
    . 2010, 27(4): 6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昆钢棒线厂钢筋生产中存在穿水冷却设备进水体喷嘴磨损较快,冷却水流量、压力不稳定,小规格钢筋易堆钢等问题,因此分析了不同结构进水体优缺点,并对其原进水体进行了改进。改进后进水体打破了传统的导流槽结构方式,取消了导流锥套,并对喷嘴进行激光喷涂处理,有效提高了进水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备件成本,同时轧件在穿水系统中运行更为稳定,对轧件的冷却效果更为均匀。
  • 曹树卫
    . 2010, 27(4): 6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安钢试制的高压胶管钢丝用C72DA盘条的成分设计、工艺控制要点及应用情况,分析了试验钢的中心偏析、显微组织和夹杂物,并与同类钢种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试制盘条的微观组织、拉拔性能均达到了用户的使用要求。
  • 王代文
    . 2010, 27(4): 68-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轨梁厂60kg/m钢轨的实物规格尺寸情况及其对钢轨单重的影响,以及 矫直工序对钢轨规格尺寸的影响,采用回归技术得出了60kg/m钢轨单重理论计算公式,由此制定了主要控制钢轨腰厚和腿尖厚度的负偏差轧制方案,生产表明,负偏差生产使60kg/m钢轨的成材率提高了1.25%。
  • 王淑平
    . 2010, 27(4):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冷轧薄板厂酸轧生产线通过对其乳化液喷射梁和机架间挡板、挡布等的 改造,减少了机架间乳化液的串液问题,实现了末机架乳化液的低浓度控制,并通过摸索轧辊粗糙度、轧制公里数与带钢板面粗糙度的关系,开发并优化了毛化辊轧制工艺,使罩式退火过程中的粘结缺陷产品比例由0.23%降至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