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轧钢》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1年, 第2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2-28
  

  • 全选
    |
    专家论坛
  • 李光瀛
    . 2011, 28(1):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汽车、建筑、能源等工业对材料强度级别和使用性能不断提高的要求,世界钢铁业正在开发新一代高强塑性钢。基于先进高强度钢AHSS汽车板,高强度抗震建筑用钢和高等级管线钢的开发,讨论了新一代高强塑性钢的主要技术特征,包括使用性能(成形性、抗冲撞能力、抗震性能、抗皱能力)超载下的形变能力,对塑性指标"(均匀延伸率、n值、屈强比)的要求、复相组织与残余奥氏体的强塑化机理、关键工艺技术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考虑到对强韧性和焊接性能的要求,讨论了热变形奥氏体动力学模型、高韧性焊接热影响区HAZ的细化韧化以及硫含量的影响与控制。
  • 研究与开发
  • 卢峰
    . 2011, 28(1):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开发屈服强度为960Mpa级工程机械用调质高强钢为目的,分析了不同的轧制及轧后冷却工
    艺对实验钢热处理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轧制及轧后冷却工艺决定了实验钢热处理前的初始显微组织,进而影响其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实验钢经控制轧制并层冷至600℃后空冷,得到的初始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及少量的马氏体,其中M/A组元更多地呈条状分布在基体上'经调质处理后,实验钢获得了较高的强韧性,Rel各项为1033Mpa,Rm为1053Mpa,Akv(-40℃)指标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 李晓磊 ,李云杰,康健,袁国,王国栋
    . 2011, 28(1): 12-10.13228/j.boyuan.issn1003-9996.20170105.
    https://doi.org/热轧马氏体/贝氏体区直接淬火-配分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低碳硅锰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淬火-配分工艺研究了马氏体区淬火-配分(Q&P)、贝氏体区淬火-配分(B&P)和直接淬火工艺对组织性能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Q&P工艺处理后得到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组织,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大于100%,并且呈现薄膜状分布于马氏体板条间,试样屈服强度大于1 100 MPa,抗拉强度大于1 200 MPa,伸长率在1475%~1600%之间,强塑积可高达21.12 GPa·%。经B&P处理后的试样获得贝氏体基体和17.3%的残余奥氏体组织,试样伸长率高达2100%,强塑积为22.26 GPa·%。经直接淬火工艺处理后的试样,抗拉强度高达1 540 MPa,但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3.6%,导致伸长率仅为800%,强塑积为12.32 GPa·%。此外,还发现少量软相铁素体组织,可以降低试验钢的屈服强度。
  • 张明明
    . 2011, 28(1): 1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在相同的控轧控冷工艺条件下,N b微合金化CMnSi系与CMnAl系热轧TRIP钢的显微组织
    和力学性能。结果显示,由于Si的固溶强化作用和残余奥氏体在形变过程中的相变强化作用,使CMnSi系热轧TPIP钢的强度与塑性良好结合,抗拉强度为829Mpa,断裂总伸长率为25.44%,残余奥氏体晶粒间距小,充分弥散,可以得到较高的n值。
  • 余伟
    . 2011, 28(1):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热轧带钢传统层流冷却技术存在冷却速率低、板形控制差的缺点,开发了一种新型超快速层流冷却装置。本文介绍了新装置的工艺布置、设备组成、主要功能和冷却控制方案。其在冷却区增加了1~2个采用高密度集管的强冷段,使3mm厚度钢板的平均冷却速率达170℃/s。上集管的中凸型流量分布及下集管的流量均可调节,从而实现带钢的均匀冷却。新装置可提供多种的冷却策略,工艺适应性强,可满足多品种热轧带钢的生产需要。

  • 孔雅
    . 2011, 28(1): 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描述了宝钢厚板厂生产厚规格船板(40mm及以上厚度)时出现的瓦楞浪的外观形貌,从终轧温度、轧制力、轧制速度等方面分析了瓦楞浪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即提高轧制温度、减小AGC补偿幅度、稳定轧制速度及减小加速度,可减轻甚至完全消除瓦楞浪。
  • 杨景明
    . 2011, 28(1):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考虑影响冷连轧轧制规程的多种因素,以等功率裕量和预防打滑为目标函数,建立了轧制规程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对轧制规程进行优化设计。该算法解决了标准遗传算法早熟收敛、收敛速度缓慢等问题。在某钢厂1270mm冷连轧机的生产实践证明,优化后的规程实现了各机架功率相对均衡分配,降低了打滑发生的概率,提高了产品质量。
  • 邢淑清
    . 2011, 28(1): 3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三维有限元模拟低频交流电磁封流过程,得到了电磁封流参数对锌液所受电磁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频磁场下锌液内的漩涡状电流密度分布和三维磁场力使锌液悬浮;加载电流频率为40Hz时,对称布置的行波磁场封流效果最佳。
  • 曾松盛
    . 2011, 28(1): 3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冷轧基板SPHE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在热变形过程中,变形温度越高,应变速率越小,越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SPHE钢发生动态再结晶的激活能为:Qd=125793kJ/mol;描述动态再结晶的动力学方程为:fdyn=1-exp(-b(Z)tn(Z)),计算得到了其中的系数b(Z)、n(Z);描述动态再结晶体积百分数的方程为:Xdyn=1-exp[-k((ε-εc)/εp)m],通过非线性回归求出系数k、m;根据实验值和变形参数,作出SPHE钢的动态再结晶状态图,从而可优化热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
  • 设计与改造
  • 刘兴祥
    . 2011, 28(1): 3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冷连轧机及乳化液冷却润滑系统逐步由成套引进向国内自主集成转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乳化液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包括供液主箱容积的优化、乳化液温度控制技术优化及回液泵组变频控制等。通过设计优化,提高了乳化液的品质,降低了运行成本,为我国冷连轧机乳化液冷却润滑系统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 闻小德
    . 2011, 28(1): 4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特殊钢厂φ40-φ160mm棒材连续精整生产线的工艺%产品和布置特 点,以及主要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该生产线能有效提高棒材的表面质量、内部质量和外观包装质量,并实现了高效、标准、连续化精整作业。
  • 姜金良
    . 2011, 28(1): 4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不对称断面型钢在冷床上冷却时易产生侧弯的问题,在冷床输入辊道上增设了一个预弯机构,既避免了高温轧件上冷床时的摩擦损伤,又解决了轧件在冷床上的侧弯问题。
  • 综述
  • 赵会平
    . 2011, 28(1): 48-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轧钢过程特点,分析了轧制过程的主要故障,将故障划分为控制回路级、设备级和系统级。对轧钢过程故障诊断主要方法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对各类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定性分析,指出了故障诊断技术向智能化、系统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轧钢过程故障诊断将来需要关注的两个研究方向。
  • 轧钢自动化
  • 段雪厚
    . 2011, 28(1): 5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薄带钢平整轧制时厚度薄、压下率小的特点,结合参数修正与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平整机负载辊缝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符合实际轧制情况,计算精度高,相对误差小,能够准确预报板形。
  • 李西安
    . 2011, 28(1):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中厚板轧制过程的工艺特点,基于经典宽展公式,推导得到多道次压缩条件下的宽展系数计算模型,采用族相关技术进行各族之间的关联度分析和计算,得到宽展校正系数后进行了在线校正,在某3500mm中厚板轧机上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将宽度精度控制在8mm以内
  • 革新与交流
  • 肖彦忠
    . 2011, 28(1):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适当增加Nb、Mo、Ni、Cu等合金元素的含量,采用TMCP工艺,在炉卷轧机上用厚150mm的板坯成功生产出了厚25mm的X70管线钢产品,虽然压缩比只有6,但产品力学性能和落锤断口形貌均满足标准要求

  • 吴菊环
    . 2011, 28(1): 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攀钢集团开发汽车结构用SAPH440热轧带钢的化学成分设计,冶炼、连铸和热轧工艺制订,以及实际试制钢板的化学成分、组织与性能。试制结果表明,通过降低钢中碳、硫含量,利用钙处理控制MnS夹杂物形态,并添加微量钛合金和控制卷取温度等措施,使SAPH440热轧钢板具有良好的冷成形性,冲压合格率高,性能波动小,生产成本低,现已应用于多家用户的汽车车轮、车架等结构件的制作。

  • 谢振亚
    . 2011, 28(1): 6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未经脱脂处理就直接在罩式炉中进行退火处理的冷轧纯铁带钢表面常出现碳黑和氧化色等表面缺陷的问题,分析得出碳黑的主要成因是残留的碳氢化合物在高温下分解而形成分子碳沉积在带钢表面,氧化色的主要成因是出炉温度过高。通过实施大流量吹氢而创造出还原性较强的炉内气氛、定期清洁罩式炉、确保出炉温度低于150℃等措施后,基本避免了碳黑和氧化色缺陷。

  • 孙力
    . 2011, 28(1): 7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冷轧厂通过对其3#镀锌线带钢焊接工艺参数、退火炉各区域温度设定值、沉没辊表面处理和沟槽型式、气刀工艺参数、辊涂机烘干温度的优化,将镀锌带钢的厚度规格由最厚为16mm拓宽至18、20mm,使该生产线可以生产厚度为03~20mm、锌层重量为40~350g/m2的镀锌板和镀铝锌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