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轧钢》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4年, 第3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6-28
  

  • 全选
    |
    研究与开发
  • 陈兵 林海海 吴迪平
    . 2014, 31(3):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酸轧联合机组中拉伸矫直机工作辊磨损快、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根据拉矫机工作辊磨损实测数据,通过现场测试及实验,分析了工作辊磨损机理,建立了基于带钢生产吨位下工作辊最大磨损量预测模型、基于拉矫工艺参数下工作辊轴向整体磨损预测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了模型参数,优化后的模型可用于拉矫机工作辊磨损在线预报。
  • 吴德发
    . 2014, 31(3): 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莱钢4300mm宽厚板生产线MULPIC冷却系统生产Q890D高强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DQ冷却策略、水处理系统、生产组织及水比参数等进行优化,成功开发出800MPa级高强高韧钢。检验结果表明,采用在线淬火+离线回火工艺生产Q890D钢板,其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回火索氏体,钢板力学性能优良,组织、性能均匀性好。
  • 宋欣, 王根矶, 王志勇, 郑会平, 谌铁强, 白学军
    . 2014, 31(3): 9-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一种C-Mn-Nb-V成分体系低碳钢钢板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对比了TMCP控轧控冷,在线、离线淬火,亚温淬火工艺条件下钢板的力学性能及回火处理前后钢板屈强比。采用“TMCP+回火”工艺,钢板屈强比为0. 89;采用“在线、离线淬火+回火”工艺,钢板屈强比升至0. 92及以上;采用“亚温淬火+回火”工艺,得到了回火马氏体+亚临界铁素体的混合组织,钢板屈强比仅为0. 75。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亚温淬火+回火”工艺,钢板综合力学性能良好且具有较低的屈强比。
  • 孟刚, 郝小强, 魏凡杰 黄微涛, 王鑫
    . 2014, 31(3): 13-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合金成分、轧制和回火工艺对大厚度高性能EH460船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元素Mo、Cr扩大了针状铁素体的形成范围,使针状铁素体生成量增加,提高了钢板冲击性能;粗轧单道次压下率大于15%,可使钢板厚度方向变形深入芯部,有效改善芯部性能;在600~650℃进行回火处理,可使钢板厚度方向组织均匀,钢板抗拉强度基本不变,屈服强度提高60MPa左右,冲击性能更加稳定。
  • 张跃飞,王锁涛,刘永利,董占斌
    . 2014, 31(3): 18-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描述了中厚板表面麻坑缺陷宏观形貌、特征,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中厚板表面麻坑缺陷的形态、组成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麻坑缺陷的宏观形貌为连续的片状粗糙面,其下有形状不一、大小不同的凹坑;麻坑缺陷处成分存在Fe、O、Na、Mg、Si、S、K、Ca元素;缺陷处O含量明显增高,证明缺陷处成分主要为铁的氧化物。因此,麻坑缺陷为轧制过程中氧化铁皮、设备锈蚀物等异物掉落到钢板表面并被压入导致。经过优化轧制水冷工艺、除鳞工艺、及时彻底清理设备上堆积的氧化铁皮沉淀物及锈蚀物,可有效控制麻坑缺陷。
  • 陶桂林,刘超
    . 2014, 31(3): 20-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活套是热连轧机组的关键设备之一,它是匹配上下游机架速度和张力控制的重要手段,其中张力力矩是估算张力大小的重要参量。本文从力学原理出发,对活套张力力矩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新的推导。公式表明,力矩长度与活套辊直径无关,与传统公式存在本质区别。结合某热轧机组的实际数据,对该公式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
  • 于孟, 饶威, 郑晓飞 ,刘旭明, 周建 , 刘文广, 崔阳
    . 2014, 31(3): 23-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薄规格家电板连退炉内跑偏的问题,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酸轧板形是跑偏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研究酸轧板形对炉内跑偏影响机理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试验,提出了酸轧供连退薄规格家电板的板形目标曲线。新的板形目标曲线投入使用后,薄规格家电板连退炉内跑偏次数显著下降,月跑偏次数由大于30次减至小于7次,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 刘升,刘宇鑫,周庆鹏,贺充恺,丁雪松
    . 2014, 31(3): 27-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铅试样在实验室轧机上对钢板桩异型断面轧制过程进行模拟实验,通过改变轧制速度、辊缝压下量、导入角、轧辊直径以及轧制润滑条件,研究了轧制断面的宽展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其他轧制工艺参数不变时,异型断面的宽展随轧制速度和导入角的增加而减小,随摩擦系数和压下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异型断面形状对宽展的影响因子约为0. 5;对于辊径差不大于8%的异型孔型,可选巴赫契诺夫公式结合现场情况进行修正后使用。
  • 肖楠 ,陈海耿,胡文超,江华
    . 2014, 31(3): 3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某钢厂的一座步进梁式加热炉为例,建立了钢坯与垫块的热传导模型、CF法模型和考虑水管遮蔽作用的二维段法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计算了不同条件下钢坯和垫块温度场及钢坯黑印温差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水梁遮蔽、垫块传导对黑印温差的影响;提出了收得热流(非净热流)修正系数的概念,解决了段法和CF法的衔接问题。模拟结果为确定在线模型估算黑印温差简化算法提供了依据。
  • 高航, 郭大勇, 张博, 王秉喜
    . 2014, 31(3): 36-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帘线钢盘条表面脱碳会加剧盘条内外层变形程度的不均匀性,严重时可能导致断丝。通过分析碳原子在帘线钢热轧过程中的扩散行为,建立了考虑变形和温度变化的帘线钢盘条脱碳计算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非常接近,可用于指导生产工艺改进,提高产品质量。
  • 设计与改造
  • 张明生, 吴建生
    . 2014, 31(3): 39-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罩式退火时带钢的粘结问题,本文结合某罩式退火工程的建设,介绍了其脱脂机组工艺设备布置,以及采用电解涂硅槽的必要性。同时,阐述了电解涂硅的机理、电解涂硅的工艺参数及电解涂硅槽的结构设计。采用电解涂硅槽后,带钢粘结发生率大幅下降,降低了生产成本。
  • 裴艳兰
    . 2014, 31(3): 43-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某连续退火机组为例,介绍并分析了一种卷取机前转向夹送辊辊面精度调节装置,指出了影响调节装置精度的关键参数及调节方法,该装置可实现辊面精度无级调节,结构简单,效率较高。
  • 综述
  • 张迎晖,赖泓州,赵鸿金
    . 2014, 31(3): 45-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带状组织的分类、形成机理及其危害,阐述了几种新的带状组织评定方法,总结了连铸工艺、轧钢工艺(加热制度、压下率、终轧温度、冷却速度)等参数对带状组织的影响规律,列举了几种减轻或消除带状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并就带状组织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几点看法。
  • 李建中 厉英 陈帅奇 田彦文
    . 2014, 31(3): 48-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多元合金耐磨钢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多元合金耐磨钢微观组织的控制方法,着重分析了微观组织与钢的耐磨性能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合金元素对耐磨钢性能的影响。
  • 轧钢自动化
  • 苑达, 田 鹏, 田勇, 王昭东, 吴迪
    . 2014, 31(3): 52-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超快速冷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超快温度模型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温度自学习模型,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有效地调整自学习系数。通过自学习算法改变同类钢板的换热系数,使温度模型更加精确,从而使中厚板超快速冷却系统的温度命中率提高了14. 15%。
  • 郑祥臣,唐文
    . 2014, 31(3): 55-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弹塑性变形耗散能量的理论基础,对张力辊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出张力辊在电动和发电两种状态下电机扭矩的计算公式,并给出弹塑性力的计算公式,为今后张力辊电机扭矩计算提供更加精确的理论计算依据。
  • 革新与交流
  • 陈建华,彭军明,唐彬桂
    . 2014, 31(3): 57-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热轧厂根据热轧薄规格带钢生产的难点,分析了影响轧制稳定性的因素,通过采用优化轧制工艺参数及控制参数、完善轧辊设备管理等办法,有效提高了薄规格产品的轧制稳定性。
  • 莫军晓,张少祥,梁海涛
    . 2014, 31(3): 61-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分析了某四重平行辊矫直机上辊下垂的原因,得出上矫直辊平衡装置的平衡力明显不足是其直接原因,通过改变弹簧的组合形式,提高弹簧组的工作负荷能力,解决了矫直辊下垂的问题。
  • 孙吉,宋义平,郭芝林,徐梅
    . 2014, 31(3): 65-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规格H型钢轧制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几何尺寸超差、腹板冷却波浪不合格品的问题,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通过合理分配BD轧机和万能轧机的压下量,优化型钢轧制工艺参数和冷却工艺来减少腹板的温降等措施,使大规格H型钢的综合成材率提高了3%,轧机调整时间缩短了50%。
  • 张春煜,白劳炼,王菊
    . 2014, 31(3): 68-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对某碳钢连续镀锌机组中的废边卷球机的自动控制,分析了废边卷直径与摆动压辊摆臂摆动夹角的数值关系,并对其计算公式进行了简化,应用表明该公式能满足机组的控制要求。
  • 张国林
    . 2014, 31(3): 70-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线厂PF线C形钩载荷梁存在的结构缺陷,对载荷梁上吊轴的安装结构进行了改进,使之能够防尘,并减小转动摩擦阻力,减少了PF线设备故障,降低了备件消耗和系统能耗。
  • 代霆,王增波,陈广久,谢红委
    . 2014, 31(3): 72-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煤气反吹技术在蓄热式加热炉上的应用情况出发,阐述了轧钢加热炉蓄热式高温燃烧系统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详细分析了普通蓄热式技术及其不足,介绍了煤气反吹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效果,山钢集团淄博张钢有限公司对其1座140t/h蓄热式高线加热炉进行的热平衡测试表明,炉子单位能耗为0. 907 GJ/t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