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轧钢》官方网站!今天是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
中国冶金文摘专题数据库收录期刊
科技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中西文书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录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期刊在线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6年, 第3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6-06-28
全选
|
专家论坛
Select
2015年度我国轧钢技术的主要进步
丁波 ,罗荣,陈其安
. 2016, 33(3): 1-7.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3-9996.201600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15年度我国轧钢技术的创新和钢材品种结构的调整优化取得了明显进步,钢材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持续提高,主要进步包括:新一代TMCP技术通过验收,应用成果丰硕;双辊薄带连铸技术进入示范生产阶段,产品又有突破;ESP生产技术在日照钢铁顺利投入试产,单线月产突破15万t;不锈钢和硅钢等难加工产品实现了连续化生产,成本和效率优势明显;棒线材免加热直接轧制技术开始尝试;轧制复合技术发展迅速,复合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硬脆极薄带钢轧制理论及其技术取得突破;轧钢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智能化端倪显现;重大装备用钢和重点品种开发不断取得新成果。
轧钢新技术
Select
棒线材免加热工艺中的铸坯提温与保温技术
刘相华 ,曹燕 刘鑫,陈庆安
. 2016, 33(3): 8-1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3-9996.201600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保证铸坯温度能够满足免加热直接轧制的要求,是DROF工艺成功的关键。本文以铸坯提温和保温为重点,介绍了控制铸坯温度的技术思路:通过采取优化二冷区配水,提高拉速,来提高铸坯切断点处的铸坯温度;通过加盖保温罩和辊道提速来减少铸坯运送过程中的温度散失;通过采用液压剪替代火焰切割来缩短铸坯在连铸区运行时间等。分析了通过铸坯提温实现免加热工艺存在的几个技术问题,给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和参考数据。
研究与开发
Select
压下变形参数对超高强钢再结晶规律的影响
陈永利 ,赵阳,周雪娇,黄建国
. 2016, 33(3): 12-1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3-9996.201502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一种超高强钢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和热模拟压下实验,采用金相组织和扫描形貌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压下变形参数对超高强钢再结晶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变形速率越大,变形温度越低,实验钢动态再结晶越不容易发生;变形温度为950 ℃,变形速率为0.1 s-1时,真应变为0.1,奥氏体晶粒尺寸为6524 μm;真应变为05时,稳态连续再结晶形成的奥氏体沿着原来奥氏体向晶内长大,尺寸较为均匀,晶粒细化到4821 μm;真应变为08时,发生非连续再结晶,晶粒细化到3045 μm,呈现多边形等轴状。
Select
特厚低温压力容器用09MnNiDR钢板的研制
袁永旗 ,唐郑磊 ,许少普 ,丁健,李忠波 ,王嘎
. 2016, 33(3): 16-1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3-9996.201403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80~120 mm特厚低温压力容器用09MnNiDR钢板,本文介绍了其化学成分设计及严格的生产过程工艺控制。试制的09MnNiDR钢板钢质纯净、内部夹杂物含量低、组织晶粒细小,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和强度匹配。
Select
镀锡基板表面线状缺陷及其工艺控制策略
方圆,孙超凡,周旬,王松涛
. 2016, 33(3): 20-2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3-9996.201500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SEM观察了镀锡基板表面线状缺陷的微观特征并分析了其成因,针对缺陷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控制策略。研究表明:热轧带钢表面存在氧化铁皮压入导致的麻点是此类线状缺陷的根本成因。采用降低精轧入口温度,提高工作辊冷却水压,增开机架间冷却水等工艺措施,基本消除了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压入状麻点,有效控制了镀锡基板表面此类线状缺陷的发生。
Select
冷轧镀锌汽车板卷取工艺对翘曲的影响研究
林海海,常安,于孟,文杰
. 2016, 33(3): 25-2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3-9996.20150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冷轧镀锌薄带钢下线存在明显的翘曲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卷取工艺参数对翘曲的影响,建立了带钢上下表面纤维塑性应变差与卷取张力的关系式,研究了不同卷径位置该关系的变化规律,制定了合理的卷取张力参数,包括镀锌线卷取张力硬芯倍数及硬芯卷径。结合现场切片翘曲数据,制定了最优卷取工艺参数,改善了镀锌汽车板的翘曲程度。
Select
回火温度对Si-Mn系中碳弹簧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许黎明 陈银莉 牛刚 高亚坤
. 2016, 33(3): 29-32.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3-9996.201501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Si-Mn系中碳弹簧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对实验室试制的Si-Mn系中碳弹簧钢进行900 ℃淬火,300~550 ℃回火实验,分析了不同回火温度对实验钢硬度以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在350 ℃以下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400~450 ℃回火,组织为回火屈氏体;500 ℃以上回火,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实验钢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400 ℃以下的低温回火区间下降较慢,在400 ℃以上回火时下降较快。在500 ℃回火时实验钢显现抗回火软化效应,硬度下降趋势减缓。
Select
热平整机工作辊弯辊块的结构设计心得
莫军晓,袁辉,王菊,姬明刚,李晓辉
. 2016, 33(3): 39-4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3-9996.201500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热平整机的核心零件,工作辊弯辊块的结构设计和制造代表着设备的技术水平。过去因长期没有引起重视,缺乏深入研究,国内的设计和制造与国外先进技术尚有较大差距。在热平整机工作辊弯辊块结构设计和制造方面,经过不断改进设计和完善加工制造工艺后,我国逐渐掌握了这项核心技术。介绍了弯辊E型块的布置及设计改进、设计难点。
设计与改造
Select
一种新型移动盖板的设计与应用
刘首跃
. 2016, 33(3): 42-4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3-9996.201500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冶金行业钢卷车为例,介绍了目前普遍采用的移动盖板的形式、结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分析了新型移动盖板的特点和设计原理,并给出了设计方法,可为类似设备的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
Select
冷轧带钢平整吹扫系统的优化改进
康华伟
. 2016, 33(3): 46-4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3-9996.201501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山东钢铁莱芜分公司冷轧线平整后带钢表面残留平整液斑的问题,结合现场生产实际,从压缩空气的纯净度、空气压力过程波动、吹扫强度不足等方面入手,通过采取增设储气罐、优化设计吹扫管道、改进吹扫梁等措施,大幅降低了平整液斑缺陷,提升了带钢的表面质量,减少了头尾切除量,综合成材率提高了1.65%。
综述
Select
轧制过程表面氧化层控制技术的研发应用
韩斌,刘振宇,杨奕,谭文,刘洋,陈丽娟
. 2016, 33(3): 49-5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 1003-9996.201501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热轧氧化铁皮生成机理及缺陷产生机理的基础研究,对影响氧化铁皮生成不同结构和厚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详尽分析,得出形成以α-Fe+Fe3O4、FeO以及致密Fe3O4/Fe2O3为主的三大类氧化层结构以及厚度的控制方法,同时对精轧轧辊粗糙度对板带板面质量以及后续涂装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形成表面免处理化钢、易酸洗钢和直接还原镀锌产品。免处理化产品包括免酸洗和免喷砂钢,用于制造重载汽车的大梁以及集装箱的面板;易酸洗钢可显著降低冷轧的酸液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酸洗质量;直接还原镀锌工艺采用连退镀锌生产线氢气还原的方法制造合格的镀锌产品,免除酸洗工序。以上技术和产品体现了柔性化制造的工艺思想,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制造成本,形成了氧化层控制及应用的技术路线。
Select
不锈钢带冷轧工艺的发展
白建光
. 2016, 33(3): 56-5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 1003-9996.201501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不锈钢热带轧制退火酸洗线、冷连轧生产线、冷带轧制退火酸洗精整联合生产线的发展及特点。
轧钢自动化
Select
出口伸缩导板位置控制计算
王菊,张春煜,李文武,丁松年,赵晓飞,李筱娜
. 2016, 33(3): 59-6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 1003-9996.201500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带钢连续处理机组和精整机组卷取机前的出口伸缩导板在带钢穿带和甩尾时的位置控制方式,计算确定了出口伸缩导板摆动角度的绝对值编码器的脉冲数m与钢卷直径DC的关系,实现了根据钢卷直径的变化对出口伸缩导板摆动角度的自动控制,提高了卷取运行的稳定性和带钢的表面质量。
Select
基于平整轧制力的带钢屈服强度建模及应用
阮星谊,张利祥,李俊
. 2016, 33(3): 62-6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 1003-9996.201500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轧制力Bland-Ford简化模型,建立了带钢平整过程中的屈服强度预报模型,现场使用表明:预报数据与实际检测数据吻合度超过95%,为现场生产提供了参考。
钢材深加工
Select
超窄2Cr13带钢的力学性能研究
朱晨,王伯健
. 2016, 33(3): 64-6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 1003-9996.20150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连续热处理过程中受到不同张力的超窄2Cr13带钢进行拉伸实验以及金相组织观察,探讨了超窄2Cr13带钢生产过程中引入的张力对于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带钢所加载的张力不超过98.0 N(宽度减小率不超过1.8%)时,试样的力学性能不发生变化;当带钢所加载的张力大于98.0 N(宽度减小率超过1.8%)时,试样的力学性随张力的增大而变差。
Select
40Mn2圆钢成品剪切断口裂纹成因分析与对策
潘建洲
. 2016, 33(3): 67-7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 1003-9996.201502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40Mn2圆钢作为锰系合金结构钢产品,因其良好的加工性和使用性广泛用于机加工行业,本文介绍了该产品在用户机加工冷剪剪切下料及圆钢轧后冷剪剪切工序中产生端部裂纹的基本形貌,分析了产生此问题的冶炼及轧制工艺原因,并针对此现象采取降低铸坯中心疏松、减少气孔、提高剪切温度等对策,最终解决这一问题。
革新与交流
Select
高强度船板表面花斑缺陷的形成机制及改进措施
郝小强,王鑫,王照玄,陈代巧,贾涛,林小江
. 2016, 33(3): 73-7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 1003-9996.201500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金相分析和气泡试验,分析了高强度船板表面花斑缺陷的形貌特征和微观组织,研究了化学成分、轧制工艺对花斑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斑缺陷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二次氧化铁皮在轧制过程中被压入钢板基体,导致钢板表面形成厚度差异较大的氧化铁皮,钢板抛丸后形成凹凸不平的斑状缺陷。通过降低钢中硅含量、优化高压水除鳞方式、低成本改进高压水除鳞系统,有效控制了高强度船板表面花斑缺陷。
Select
缩颈补偿立辊控制异常的解决措施
黄爽,张泽朋
. 2016, 33(3): 77-7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 1003-9996.201500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2 250 mm热轧生产线因缩颈补偿后立辊关闭异常导致带钢头部宽度偏窄的问题,分析了造成该问题的原因,通过将二级控制系统下发缩颈补偿参考值的方式由一次下发改为分步下发,且每次下发限定为2.5 mm,并按带钢宽度、钢种的不同对缩颈补偿参数值进行优化,解决了带钢头部宽度偏窄的问题。
Select
精轧甩尾原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王建功
. 2016, 33(3): 79-8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 1003-9996.201500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1 580 mm热轧生产线轧制薄规格带钢时甩尾问题的原因,开展一年多的工艺技术攻关后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使该生产线轧制薄规格带钢时,尾部轧制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甩尾事故明显下降。
Select
应用四线切分技术轧制13 mm韩标钢筋
崔一哲,宋银年,米航宇,沈克非
. 2016, 33(3): 85-87.
https://doi.org/10.13 mm228/j.boyuan.issn 1003-9996.201500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KS D 3504:2009韩国标准13 mm钢筋成品截面和性能的特殊要求,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在其第二棒材生产线上应用四线切分轧制技术和轧后控制冷却技术开发了既满足韩标要求、又满足负偏差轧制要求的孔型系统、化学成分及轧后穿水工艺,并对精轧机组料型、导卫、轧机弹跳等进行改进,减少了堆钢次数,提高了小时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