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轧钢》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7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7-08-28
  

  • 全选
    |
    专家论坛
  • 刘相华,赵启林,黄贞益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在轧制领域中的应用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20世纪90年代我国轧钢界曾经出现过一波在学术研究、技术开发和现场应用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潮。本文介绍了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模糊控制、智能优化算法等人工智能方法在轧制过程中应用的一些实例,涉及轧制力等参数计算、负荷分配、温度控制、宽度厚度控制、板形控制等具体内容,以及涉及原料管理、加热、冷轧和热轧、卷取、产品组织性能预报等,并对今后轧制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研究与开发
  • 路士平,宁林新,顾林豪,王海宝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际测量钢板温度的基础上,结合有限元分析对堆垛钢板的温度场进行了预测计算。针对厚度为30、40、50、80、100 mm 5种规格的钢板,堆垛高度为10、20 m,下线温度为300、400 ℃的不同工况进行了计算,预测了不同堆冷工艺下钢垛不同位置的温度场变化趋势。
  • 林田子 ,刘明 ,侯华兴 ,张涛 ,杨颖,张哲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耗能减震技术在高层及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用于制作减震耗能结构的低屈服强度钢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鞍钢屈服强度100~225 MPa级别抗震软钢的化学成分设计、生产工艺,以及实物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及应用性能。结果表明:鞍钢生产的低屈服点钢具有低屈服强度、窄屈服范围以及优良的冲击、焊接及良好的抗震耗能性能,完全满足抗震设计的需求。
  • 张喜榜 王凤琴 赵林 刘阳春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边界对流换热系数和钢卷径向等效导热系数是影响燃气罩式退火炉内传热的两个最主?问1疚耐ü⒏志硭蔡却加邢拊抡婺P停哉质酵嘶鸸讨械奈露瘸》植冀辛四D饧扑恪DP透菔导释嘶鸸ひ涨呃词┘颖呓缣跫哂幸欢ǖ募扑憔取=岷戏抡婺P偷募扑憬峁贫烁咛季馄?CrV的球化退火工艺,获得了良好的球化退火组织,该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布氏硬度等力学性能参数均得到明显改善。
  • 王学伦,周洪宝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生产SPHC系列产品时存在氧化铁皮压入缺陷的问题,研究发现随着Si含量的增加,氧化铁皮有减少趋势。通过观察,发现Si原子主要富集到氧化铁皮下层,与O原子结合生成SiO2或更复杂的氧化物,能阻碍O原子与Fe原子发生反应,在连铸及轧制过程中提高了低碳钢的抗氧化性能。同时,Si含量的增加可部分弥补位错或空位缺陷,不利于Fe、C等原子与O结合,而这表现出来的结果是加重了晶体内部畸变程度,使铁基体强度提高。
  • 孙超凡 ,周旬,方圆 ,李瑞,王雅晴,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SEM微观检测分析,结合产线工艺排查,对镀锡基板表面孔洞缺陷成因进行了分析。孔洞主要是由于炼钢保护渣卷入、异物压入、氧化铁皮残留和机械损伤造成的。为此,对结晶器流场进行优化,减少液面波动,定期开展热轧设备维检,增加粗轧除鳞道次,加开精轧机架间除鳞水,加强工序产线设备工况保障,有效降低了基板表面孔洞缺陷的发生率。
  • 李春诚,李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连续退火模拟试验,研究了连退工艺参数对烘烤硬化钢CR180B2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而对连退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试验钢的强度下降,伸长率、n值、r-以及BH值有所提高;随着缓冷温度的提高,试验钢的强度下降,伸长率和r-增加,n值几乎没有变化,而BH值显著增加;随着快冷冷速的增加,试验钢BH值逐渐增加。
  • 智西巍,瞿培磊,王康健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实验研究了搅拌器转速、搅拌时间和静置时间等因素对冷轧乳化液的粒径大小及浓度变化的影响;对生产现场磁性过滤器内不同粒径乳化液的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过大粒径的乳化液是导致现场乳化液浓度不稳定的关键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指导现场生产时对乳化液粒径进行了优化,最终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因乳化液系统导致的轧制不稳定问题。
  • 安文强,邓鹏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客户对叉车门架型钢20MnSiV性能的要求,在不添加合金元素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终轧温度和快冷工艺对20MnSiV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50 ℃终轧,然后以40 ℃/s的冷却速率将试样冷却到600 ℃左右,最后空冷,实验钢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少量针状铁素体,其强度和韧性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综合力学性能良好。
  • 郝建伟,陈曦,韩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高性能机械式试样剪切设备进行了综合性能分析。用剪切力计算公式对设备公称剪切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设备在剪切过程中的轨迹,其中特殊位置的确定为今后电气调试提供了可靠有用的数据,可对剪机控制进行优化;通过静力矩等计算确定了传动基本参数;通过仿真软件对机构进行了受力分析;通过等效转动惯量对系统进行了能量计算,并对已经确认的传动参数进行了校核;对设备关键受力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设备结构可靠,参数设计正确。
  • 胡家强,莫衡阳,李春旺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激光脉冲频率、占空比对激光斑点形貌的影响,以及激光脉冲频率、占空比、激光斑点在轧辊的轴向间距距离等毛化参数对轧辊表面形成纹理结构的影响。对比了光纤激光无序毛化板和电火花毛化板的纹理形貌。研究表明:光纤激光无序毛化技术可以毛化出宏观上纹理结构均匀,微观上纹理结构紊乱的轧辊表面。
  • 设计与改造
  • 徐利璞,黄煜,窦锋,陈玺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冷连轧卷取段设备的可靠性与自动化程度对机组的生产效率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介绍了某钢厂酸轧机组卷取段设备布局,核心设备设计要点,自动化控制程序的优化。生产实践表明:设备运行平稳、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故障率低,完全满足机组快速生产高品质带钢的要求。
  • 李俊林 ,刘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3 300 mm中厚板轧机主传动电气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设备的正常、安全、可靠运行是本次技改项目的首选。
  • 综述
  • 郭居瑾,王桂茂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调质热处理带钢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国内外调质热处理带钢在生产技术和原料供给两方面的差异。指出了作为中间产品的调质热处理带钢对下游深加工产品的影响。预测出这种专业化较强的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轧钢自动化
  • 王琦,韩德民,戴文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韶钢3 450 mm宽厚板轧机原引进的控制系统厚度精度命中率偏低的问题,采用国产过程控制系统替代了原GE-TMEIC过程控制系统,厚度控制精度显著提升,成材率得到有效提高。
  • 李红梅,徐江华,黄佩杰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性能波动大的高强钢进入冷连轧时将产生较大的厚差,部分钢种带钢头尾厚度超差严重,严重影响冷轧产品的成材率。在深入研究高强钢AGC厚度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强钢性能前馈厚度控制技术方案。通过高强钢新型AGC性能前馈厚度控制系统开发和试验,新增性能前馈应用程序软件并在现场持续稳定运行,高强钢带钢头尾厚差超2%的长度减少,取得了良好效果。
  • 钢材深加工
  • 张向军, 刘振宇,高飞, 宋先霖, 王维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皱折缺陷是中铬铁素体不锈钢发生较大塑性变形后容易出现的表面缺陷。这种缺陷往往破坏了不锈钢制品的外观,因此需要对制品进行研磨和抛光以消除皱折的影响。然而,额外的加工工序大幅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环境污染。那么,正确认识和评价铁素体不锈钢的表面皱折缺陷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讨论界定铁素体不锈钢表面皱折缺陷,并简要介绍表面皱折缺陷的形成原因,进而厘清表面皱折缺陷的评价参数,最后针对已有测试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
  • 革新与交流
  • 刘顺东,韩乐,王章岭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热轧带钢卸卷过程中形成的塔形缺陷进行了原因分析,得出卸卷小车上升高度不够和芯轴二次涨径值不到位是其主要成因,并分别对因触卷压力设定过小、松卷、卸卷小车溜位等造成的卸卷小车上升高度不够,因芯轴涨缩时序太晚、芯轴涨缩压力太小造成的芯轴二次涨径值不到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据此对X80管线钢卸卷中常出现的外圈塔形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后,塔形问题再没出现过。
  • 陈永南,殷延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Q345E低合金结构钢板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钢板内部晶粒粗大和钢板残余应力集中是低温冲击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通过现场工艺和检验流程的优化,改善了Q345E钢板的低温冲击韧性,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 纪显彬,潘吉祥,李具仓,钱张信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炉卷轧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穿带长度的控制十分重要,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在分析炉卷轧机穿带系统的基础上,推导了带钢头部控制的数学模型,并计算出了各段控制的长度和时间,应用后存在质量问题的带钢头尾长度从以前的30 m减小到10 m,大大减少了因穿带失败导致的堆钢事故。
  • 牛伟,包文全,刘桂江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辊底式退火炉与台车式退火炉两种方式对45A小圆钢进行正火处理,并分析了其力学性能、表面脱碳及晶粒度。结果表明:辊底式退火炉正火的45A小圆钢综合力学性能明显较台车式退火炉处理的好,强度指标可以提高50~100 MPa,表面脱碳层深度减少0.2~0.5 mm,晶粒度为8级,较台车式退火炉处理的高3~6级,且钢材表面弯曲度小,为后续机械矫直工序节约了人力物力,缩短了生产周期。
  • 戈春刚,王万宏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包钢生产的SAE1018Ti线材酸洗后存在的表面圆斑缺陷,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对缺陷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结晶器保护渣的残留和铸坯表面氧化铁皮在轧制过程中的压入是造成线材表面缺陷的原因,通过加强铸坯保护渣的剥离和增强除鳞效果可避免该类线材表面酸洗缺陷的产生。
  • 赵明臣,李娜,蔡茁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不同液压动力系统的优缺点,最终选用稀土高效永磁电机加变频变量泵复合调节液压系统作为冷轧AGC液压系统,应用表明其节能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