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轧钢》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7年, 第3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10-28
  

  • 全选
    |
    专家论坛
  • 李山青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冷轧酸洗和轧制是生产冷轧产品的关键工艺,直接影响冷轧产品的品种、质量、成本、产能。随着冷轧产品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用户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环保要求的逐步严格,对冷轧酸洗和轧制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产品、市场、用户和环保4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酸洗和冷轧轧制技术进展。这些技术的进步,必将孕育着未来的技术突破。
  • 研究与开发
  • 王畅,于洋,李文远,王林,陈瑾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 SPA- H钢在 950~1 200 ℃温度下氧化 1 min 的氧化膜生长规律。结果表明: 在1 000 ℃条件下元素界面扩散氧化造成界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以Si、Cr、Cu为主的氧化膜,可以起到明显的抗氧化作用;随着温度升高到1 100 ℃,加之元素扩散能力的差异,Si逐渐向铁皮内扩散,Cu、Cr仍以界面富集为主,但是由于Si元素界面富集量的减小,其界面层内的Cu、Cr元素含量升高,开始出现零星的内氧化圆点;温度升高到1 200 ℃,P、Cr等高温相不稳定,且由于达到富Si高温相的熔化温度,界面富集氧化膜完整性遭到破坏,内部形成较厚的氧化圆点。
  • 周旬,艾矫健,王晓东,徐海卫,刘朋,魏连启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铁在高温氧化过程中的扩散机理,通过氧化增重试验进行了动力学计算;通过X射线衍射,对晶格参数进行了计算,提出高温下Fe的扩散以及Mg对高温氧化的抑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g2+填充氧化层内层FeO的晶格空位,降低了空位浓度,减小了阳离子穿过FeO层的扩散速率,从而降低了氧化速率。Mg2+取代氧化层外层Fe3O4中氧八面体中心的Fe2+,生成MgxFe(1- x)O和MgxFe(1- x)Fe2O4,通过提高八面体扩散能垒,可以降低阳离子穿过该层的扩散速率。
  • 王俊广,陈雨来,王晓东,周旬,高小丽,李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热重试验测量了Si、P含量不同的3种钢在2%残氧气氛下的氧化动力学;研究了Si、P含量对不同钢种氧化的影响。通过高温氧化动力学试验,发现3种钢的氧化动力学符合抛物线规律,计算得到3种钢的氧化激活能分别为90.04、9187、239.95 kJ/mol。在800~1 100 ℃的氧化过程中,氧化速率随着S、P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温度上升至1 100 ℃以上,氧化速率随着Si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钢中Si的质量分数超过0.67%时,影响尤其显著。
  • 汪杰,陈富强,姜岳杉,王玉娇,屠静,黄贞益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有限元模拟与现场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宽厚板平面形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宽厚板头尾及两边形状不对称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转钢方向、总纵轧及总横轧道次数的奇偶性是影响宽厚板头尾及边部不对称的主要因素,通过控制转钢方向并限定总纵轧及总横轧道次数的奇偶性可有效地控制钢板头尾及两边形状的对称性,从而使宽厚板的成材率提高0.8%左右。
  • 赵强,徐亚楠,曹佳丽,马萧萧,柴建峰,程亚男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Q345R钢板分层缺陷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层缺陷钢板的夹杂物超标,且在钢板厚度方向存在明显的偏析线。分层处有明显的点列状孔洞分布,这是引起裂纹扩展的主要原因。钢板的基体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分层处组织为马氏体+少量贝氏体+少量铁素体。裂纹起源处的夹杂物为MnS和Al2O3且以MnS为主,沿着带状组织和夹层分布。分层处的断口形貌为解理断裂,呈片层状或羽毛状,断口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分层处的贝氏体、马氏体组织使材料脆性增加,在与MnS夹杂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
  • 张跃飞,张学峰,白学军,邹扬,赵新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中低温压力容器用A516Gr70钢板经不同循环次数模拟焊后热处理后的组织、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A516Gr70钢板随着模拟焊后热处理循环次数的增加,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韧脆转变温度(VTE)往高温方向移动。模拟焊后热处理后钢板组织仍为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但随着模拟焊后热处理循环次数的增加,铁素体晶粒尺寸增加,珠光体层片粗化,导致钢板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
  • 常安,王树岗,张栋,林海海,王永强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薄规格铝镇静钢高次浪形缺陷问题进行了研究,从目标板形曲线补偿、轧辊磨损以及性能均匀性方面开展了试验工作。存在高次浪形缺陷的带钢,宽度方向的性能存在较大的性能差异。提高退火温度、降低快冷温度以及提高卷取温度,理论上都会改善连退带钢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卷取温度,明显改善了带钢宽度方向上的性能均匀性,同时有效地抑制了薄规格铝镇静钢高次浪形缺陷的产生。
  • 李明,周保成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单边齿形扁钢的生产常常出现边部齿形充填不完整、齿根部飞边等问题。以IB75规格扁钢为例,对万能法轧制单边周期齿形扁钢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影响成齿精度的原因,并对IB75规格扁钢的工艺进行了优化。
  • 张君,张岩岩,兴百宪,杜江城,邢雨,钱承(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CVC轧机辊型设计过程中个别辊型参数计算方法不完善的问题,根据CVC轧机的工作原理及板带凸度控制要求,在推导出辊缝函数的基础上,计算得到了辊缝等效凸度表达式,进一步对各个辊型参数的具体含义进行了阐释,首次定义了辊径方差新概念并推导出了其表达式,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保证上下工作辊辊径方差最小的三次CVC辊型参数优化方法。应用本文提出的辊型参数设计方法,对国内某冷轧厂的CVC轧机辊型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在保证轧辊等效凸度控制能力的基础上,减小了上下工作辊的辊径方差,使轧辊磨损更加均匀,同时也保证了出口带钢的板形质量,为生产现场的辊型参数设计及辊型磨削奠定了理论基础。
  • 胡家强,莫衡阳,赵长明,李春旺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比了光纤激光无序毛化技术与CO2激光毛化技术的适用性,主要包括两种毛化辊辊面和板面纹理对比;两种毛化技术的工作效率对比;两种毛化轧辊过钢量的对比;两种激光毛化设备装机容量和运行成本的对比。可以得出:光纤激光毛化的综合效益大大优于CO2激光毛化。
  • 设计与改造
  • 惠升谋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湛江1 550 mm酸轧机组入口活套的设计分析结果及其控制方式,对常用的活套设计提出了有关的计算公式。具体阐述了该机组活套的工艺、设备选型、机组控制联锁和设备结构设计应考虑的技术要点,对常见活套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了活套基本原理和结构类别,结合具体的工程对活套进行了优化设计,阐述了活套设计计算过程。
  • 张春煜,王菊,王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连续处理机组入口带钢运行的循环、入口段与工艺段最大速度差,机组正常运行所需入口带钢设定的最小剩余长度。在不同机组中,根据设计控制思路的不同,分析和总结了速度差和入口速度两种控制模式,并分别就这两种控制模式对设定带钢剩余长度进行了计算,同时提供了可靠的数学模型,保证了机组的正常运行。
  • 王子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工业钢卷运输中,有常见的连续轨道运输车,也有非连续轨道运输车,轨道断开时,运输车的方案较为复杂。通过对非连续轨道运输车技术方案的调查研究,归纳了其技术特点和利弊,分析了非连续轨道运输车的运动特点,开发了一种新型运输车,有效解决了四轮运输车无法在非连续轨道上行驶的问题,并且克服了现有技术方案的弊端。在结构分析和方案设计中,采用模块设计的方法,把功能和结构进行模块化细分,实现了方案的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工况的生产需求。
  • 综述
  • 贺立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冷轧无取向高牌号硅钢瓦楞状缺陷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并对调整化学成分、中间罐中添加促进形核元素、控制浇注时的过热度、电磁搅拌、二次电磁搅拌、高温轧制、大压下量粗轧、高温终轧、后段层流冷却、高温卷取+卷取后保温、二次冷轧、常化退火等相关控制方法进行了概述和评价,指出为避免瓦楞状缺陷,最经济、技术成熟的方法是采用常化工艺,也可采用二次冷轧工艺。
  • 钢材深加工
  • 谢祥,胡友红,王劼,王琳松,郑家良,高长益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水城钢铁集团公司根据GB/T24238- 2009质量标准和用户使用要求,确立了预应力钢绞线SWRH82B钢的内控成分(质量分数):w(C)=0.79%~0.84%、w(Si)=0.15%~0.30%、w(Mn)=0.60%~0.90%、w(P)≤0.025%、w(S)≤0.015%、w(Cr)=0.25%~0.27%。采用高炉铁水→100 t顶底复吹转炉冶炼→LF炉精炼→150 mm×150 mm方坯连铸的工艺流程生产SWRH82B方坯,用于轧制SWRH82B盘条。采用的质量控制方法有:(1)采用含铝量低的合金脱氧,减少钢中的Al2O3夹杂物含量;(2)采用低氮增碳剂、低氮铁合金对钢水进行脱氧合金化,LF炉采用微正压操作,造好泡沫渣,埋弧精炼,连铸采用全封闭保护钢水浇注,使成品钢中的氮质量分数降到40×10-6以内;(3)将中间包钢水过热度控制在15~30 ℃,结晶器电磁搅拌频率5 Hz、电流320 A,铸坯拉速(1.73±0.02) m/min,二冷段气雾冷却比水量0.62 L/kg,将铸坯中心各种缺陷级别之和控制在3级以内。
  • 龙雨,胡友红,谢祥,王琳松,郑家良,高长益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水城钢铁集团公司根据GB/T24238- 2009标准和用户使用要求,设计了合理的铸坯加热制度、水冷和风冷制度,并通过改造冷却风机、采用锥形辊与佳灵装置优化组合等措施,稳定生产出微观组织索氏体化率达95%、中心无网状渗碳体、抗拉强度为1 140~1 280 MPa、断面收缩率不小于30%、同圈强度极差不大于30 MPa的SWRH82B优质盘条。
  • 轧钢自动化
  • 宋建新,何建锋,方百友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管控具体的合同或者某个时间区间的各个产品大类质量趋势的原冷轧产品品质管理系统的不足,开发了一套安全、准确、有效、快速的按零件品质管理及预防系统,将产销系统、生产控制系统和数据仓库相结合,实现了按零部件进行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设计、生产质量数据统计、零部件数据库管理、零部件数据查询、统计等功能。对重点用户关键零件的品质、生产进行趋势管理,实现了用户需求变化与现场控制、改进同步,为提高用户满意度提供了支撑。
  • 革新与交流
  • 王建功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某1 580 mm生产线生产薄规格产品时的穿带稳定性难题,经过分析后,从温度控制、精轧模型设定以及速度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改进,由此降低了轧制薄规格带钢时穿带起浪、轧破及跑偏等事故发生率,使穿带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 张明生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平整工序作为热轧全流程控制的最后一道工序,对钢卷表面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首钢京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2 250 mm热轧平整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质量缺陷种类及成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措施,说明了在平整工序设置在线表面检测系统的必要性。
  • 郑海燕,王道金,刘顺明,李冠雄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带钢炉内跑偏是导致冷轧后处理线退火炉炉区停车、降速的主要问题之一,不但影响生产线的产量和产品质量,严重时还会导致炉区断带事故发生。本文重点分析了带钢在炉内跑偏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了炉内纠偏设备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实际生产介绍了增加炉区张力、降低生产线速度、减少带钢与炉辊间的温差等控制炉内跑偏的方法,减少了炉内跑偏次数,缓解了跑偏程度,减少了事故量。
  • 赵志波,任德国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某厂热轧1 580 mm生产线输出辊道内冷辊轴承频繁进水导致轴承润滑不良抱死的原因,对内冷辊水套结构重新进行了设计及改进,使因轴承进水造成的故障率大幅降低90%以上。
  • 杜晓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特钢车间的货叉扁钢孔型设计,通过优化开坯机孔型设计,实现了多种坯料共用一套轧辊;通过在连轧机组立轧孔型设计上采用假帽和双圆弧结构,成功解决了货叉扁钢平行四边形、侧面凹陷、塌边、塌角等外形质量缺陷,并满足四边R≤2 mm要求。
  • 张津,杜长学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4 300 mm生产线主轧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振动、异响、钢板跑偏甩弯问题,利用精密摄影测量系统、精密全站仪等检测技术对主轧机空间位置进行检测,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分析发现设备在空间位置上存在超出标准的偏差,采取措施后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