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轧钢》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8年, 第3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4-28
  

  • 全选
    |
    轧钢新技术
  • 赵启林,刘相华,c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最小可轧厚度是轧制理论中的一个经典问题,轧件厚度逐渐减小到接近一个极限,而不能再继续减薄。异步轧制引入了异速比的概念,轧件因上下表面摩擦力不同而产生搓轧作用,使金属更容易变形,此时是否还有最小可轧厚度需要进一步研究。实验发现,搓轧区比例是影响最小可轧厚度的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异步轧制条件下的最小可轧厚度新公式。并指出接近全搓轧时,最小可轧厚度可趋近于0;是否能达到,取决于轧制过程是否因裂纹、孔洞、褶皱等原因导致的断带而终止。
  • 研究与开发
  • 郑健,邓想涛,王昭东,罗登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含Nb和不含Nb两种成分低合金耐磨钢板NM400热轧和热处理态的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比分析了微量Nb元素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合金耐磨钢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2% 的Nb,在相同的控轧控冷和离线热处理工艺条件下,钢板强度和硬度增加,低温冲击韧性提高。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微量Nb元素的添加对钢板组织中原始奥氏体晶粒的细化是其低温韧性提高和硬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 谢保盛,蔡庆伍 ,云洋,余伟,宁榛,董恩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在厚度方向上具有优异强度均匀性的Q690级特厚钢板的研发,采用一种新型的差温轧制工艺进行了实验室轧制,并研究了差温轧制工艺对钢板显微组织、厚度方向上强度均匀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差温轧制工艺能够显著细化钢板芯部和1/4厚度处的原始奥氏体组织,增加芯部和1/4厚度处淬火组织中的两相区铁素体体积分数。通过差温轧制工艺生产的Q690级钢板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钢板的伸长率和-40 ℃冲击功分别大于16%和60 J,从表面到芯部,钢板屈服强度差异小于10 MPa。
  • 刘丽萍,关晓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Gleeble- 3500热- 力模拟试验机并通过实验室热机轧制,研究了加热温度、终轧温度、轧后冷却速率、卷取温度及卷取后保温时间对T700钢显微组织、析出物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经工业试制,开发出满足用户要求的抗拉强度700 MPa级高强汽车用钢板。研究表明:在设定的化学成分条件下,较适宜的加热温度为1 240~1 270 ℃,终轧温度为860~890 ℃,卷取温度为550~600 ℃。
  • 韩承良 王彦锋 杨永达 黄乐庆 王锁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终轧温度对Q420qE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控轧+弛豫+控冷工艺可以获得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终轧温度越高,铁素体晶粒尺寸越大,钢板屈强比越低,但冲击韧性也随之降低。当终轧温度为860 ℃时,钢板屈强比和韧性达到较佳匹配,此时钢板厚度1/4处和芯部未发生铁素体相变的奥氏体发生了贝氏体相变;终轧温度为880 ℃时,钢板芯部发生了上贝氏体转变,冲击韧性明显降低。
  • 陈红星 ,李建中 刘常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平整是冷轧带钢生产的重要工序,其可以消除带钢的屈服平台,提高其成形性能和质量。但平整液可诱发冷轧带钢表面黄斑缺陷的产生。采用扫描电镜和电化学分析手段,分析了冷轧带钢表面黄斑缺陷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冷轧带钢表面平整黄斑缺陷的主要成分为铁氧化物,其产生过程与冷轧带钢表面电位和裂开的氧化膜电位差值有关。在平整液作用下,冷轧带钢表面氧化膜破损处可形成新的氧化膜,其生成速度越快,越有利于降低平整黄斑缺陷的发生率。平整液中添加剂磷酸盐和钼酸盐可以提高冷轧带钢表面氧化膜的生成速度,从而避免黄斑缺陷的产生。
  • 张亮亮 ,于洋 , 高小丽 ,王畅 ,王林 ,石海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冷轧厂低碳钢边裂边损缺陷严重进而影响产线生产节奏及效益的问题,对边裂缺陷的宏观形貌特征进行了分类,同时通过对炼钢、热轧、冷轧全流程工艺调查及采用金相、扫描电镜等手段,对不同类型缺陷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贯制的合理优化措施,有效控制了低碳钢原边轧制边裂缺陷,提高了产品的边部质量。
  • 林红春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镀锌薄板在加工过程中出现起皱缺陷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国内用低材质高用带来的问题尤为突出。对涟钢DX52D镀锌板出现的批量性冲压起皱缺陷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其根本原因是DX52D镀锌板抗时效性能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吕德斯带,产生了拉伸应变痕。为此,通过调整拉伸深度,及对DX52D钢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彻底解决了该产品的冲压起皱缺陷。
  • 高洪刚,康海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工业试生产冷轧烘烤硬化钢过程中,改变关键退火工艺参数,研究了连续退火工艺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升高,试验钢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降低;r值、BH值、伸长率明显增加,成品晶粒尺寸逐渐增大,{111}织构增强。随缓冷温度升高,试验钢BH值明显增加,但缓冷温度对其他性能指标影响不明显。
  • 闫忠英,胡洪,李海洋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首钢长钢轧钢厂采用等宽的连铸异型坯(430 mm×300 mm×85 mm×80 mm)开发轧制H300 mm×300 mm×10 mm×15 mm规格H型钢的过程。为了使成品的翼缘宽度能够达到300 mm,在开坯机孔型中增加了较大的凸度,在减小对翼缘压下的同时增加了对腹板的压下,以利于万能轧机轧制时翼缘的宽展。此外,还制定严谨的试轧方案,针对试轧制中出现的问题、缺陷,特别是开坯机孔型中增加了较大的凸度后,轧制时H型钢圆角部位易出现折叠的问题,重新优化了开坯机孔型、万能孔型及轧制工艺,消除了折叠缺陷,产品力学性能满足标准要求。
  • 李华,周英超 申海龙,宁国燕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邯钢2 250 mm热轧厂生产中支撑辊存在的在机剥落、辊型磨损严重、板形控制困难等问题,研究了支撑辊疲劳裂纹的产生机理,优化了辊型曲线,开发了疲劳裂纹检测技术、磨削量预测技术、支撑辊堆焊与检测技术,以及支撑辊使用评价体系。实践表明:杜绝了疲劳裂纹引起支撑辊在机发生剥落、掉肩等轧辊失效事故;延长了支撑辊在机服役时间;减少了辊型在机磨损,支撑辊辊耗降低了0.03 kg/t。
  • 设计与改造
  • 吕敏建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近期对电镀锡产品需求旺盛、很多企业开始或即将准备新建电镀锡生产线的背景,开发了极薄带钢常规电流密度高速清洗工艺技术及关键设备,提高了冷硬卷产品质量。该工艺技术采用碱喷洗+碱刷洗+电解清洗+水刷洗+水漂洗的组合式,建设成本低。实践证明:机组高速运行稳定可靠,带钢表面质量良好。
  • 综述
  • 蔡珍,汪水泽,徐进桥,刘洋,何亚元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热轧双相钢的生产工艺以及典型工艺参数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热轧双相钢的生产工艺类型分为低温卷取型和中温卷取型,终轧温度、空冷温度、空冷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双相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显著。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短流程生产热轧双相钢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指出高强化、减薄化是双相钢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性能稳定性、表面质量和薄规格产品的板形问题是短流程热轧双相钢亟需解决的问题。
  • 轧钢自动化
  • 刘树,谭欧,徐朝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热连轧生产线上使用高焦混合煤气的蓄热式加热炉存在自动燃烧控制效果差的问题,根据加热炉实际情况,优化了L1级、L2级控制系统,实现了全自动燃烧控制,使正常生产时的煤气消耗降低9.1%,氧化烧损降低0.11%。
  • 王建功,李继新,童燕成,陈瑞岩,陈彤,李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某热轧厂半连轧生产线上的飞剪控制原理,分析了飞剪在剪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切损造成的影响。同时从激光测速仪的应用、热金属探测器(HMD)的检测精度改善以及现场工况条件的干扰预防等方面做了技术分析和措施落实,使中间坯头部剪切精度平均提高了48%,尾部剪切精度平均提高了72%,进而降低了产线金属损失,提高了热轧厂经济效益。
  • 轧钢机械
  • 杨亚晴,魏文龙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厂从国外引进的立式钝化辊涂机存在涂料辊寿命短、涂头角度偏大及移动调整机构繁琐等问题,进行了设备改造,使整体结构简化并成功用于实际生产中。改进后的辊涂机运行稳定,减少了钝化液的浪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革新与交流
  • 孔雅(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00~120 mm厚Q345系列钢板前期均采用复合制坯生产,成材率低、加工费用高、生产周期长。为此,通过控制加热温度、采用道次大压下量轧制工艺、轧后采用强水冷工艺并优化正火工艺后,成功实现了用250 mm连铸坯生产100~120 mm厚Q345系列钢板,且钢板内部质量及性能均满足要求。
  • 丁健,杨阳,唐郑磊,李忠波,许少普,康文举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通过合理的化学成分设计,以及冶炼、浇注、轧制和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成功研发了高强度、高韧性和具有优良焊接性能的60 mm厚07MnNiMoDR调质板,介绍了其生产工艺和组织性能检验结果,该钢板性能均符合GB 19189-2011标准要求。
  • 安文强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采用半连轧工艺生产工字钢的工艺流程,根据现有连轧生产设备和工艺,对孔型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将扩腰孔型应用到连轧工艺中,在同一套孔型中仅更换3个孔即可轧制不同规格的工字钢,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竞争力。
  • 徐祥来,马光宗,吕长宝,梁红颖,李勇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某厂生产的酸洗产品表面存在“小黑点”缺陷,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表面质量,影响下道工序的生产使用。针对该缺陷介绍一种便携式显微镜分析方法,并采用扫描电镜对显微分析方法的结论进行了确认。
  • 唐时葵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常规手弧焊工艺与先经预热后经保温的新焊接工艺在65Mn带钢冷连轧过程中的焊缝状态。结果表明:经新工艺焊接后的带钢顺利完成了3个机架的冷连轧,没有断带。将此工艺延伸至40Mn、50钢、50CrVA等中高碳带钢的生产,冷轧效果都满足要求。
  • 卢永清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河钢集团承钢公司通过从化学成分设计、炼钢操作要点控制、轧钢温度控制、孔型设计等关键点着手,在其棒材线成功开发了韩标SD600钢筋,该钢筋具有高强度、高塑性和良好的耐腐蚀性,并正式通过了韩国标准协会认证。
  • 叶秀成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第一要素,设备功能精度状态的良好是支撑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介绍了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厚板部在5 m 厚板生产线上实施的全员主动参与质量管理、聚焦产品质量缺陷产生原因加强设备日跟踪周检测制度、“三不放过”让产品质量意识成为一种习惯等设备功能精度管理措施,全面提升了5 m 厚板生产线产品质量管理水平。
  • 研究与开发
  • 邵健,何安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工艺过程和质量管控平台将在热轧生产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介绍了热轧工艺过程和质量管控平台的功能组成和实现方式。通过结合数据驱动算法及智能算法,这一平台可以实现轧制过程的精准质量判定、过程参数监控、质量缺陷分析、质量相关设备监控等功能,这些功能为热轧厂实现智能化、少人化、精细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国内多个热轧生产线的应用表明:该平台可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降低质量缺陷风险及提高生产效率。热轧工艺过程和质量管控平台也可为钢铁生产过程其他工序或全流程实现质量管控技术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