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轧钢》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9年, 第3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4-28
  

  • 全选
    |
    专家论坛
  • 刘振宇,曹光明,周晓光,吴思炜,王国栋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利用工业大数据指导钢铁企业进行智能热轧的生产实践中,发现钢铁工业数据在建模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数据信噪比低、分布不均衡等,这给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热轧工艺优化设计技术的实现造成了严重阻碍。围绕热轧生产中带钢奥氏体再结晶、奥氏体相变、微合金碳氮化物析出和组织性能对应关系以及氧化铁皮演变过程,结合人工智能理论对组织性能预测技术在智能热轧中发挥的核心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对东北大学2011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先进短流程工艺技术与装备方向在钢铁智能制造方面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介绍。
  • 研究与开发
  • 吴尚超,熊磊,王新钢,宋瑞建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邯钢3 500 mm宽厚板轧后冷却自动化系统集管的开启方式进行了分析及优化再开发。增加了稀疏开启、密集开启、分组开启及异常集管自动处理等功能,使冷却路径控制在自动模式亦可实现,明显提高了品种钢及特殊钢种产品的性能及板形。
  • 林飞,王春峰,李志峰,信晓兵,曹光明,刘振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现场酸洗工艺研究了热轧SPHC钢的酸洗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酸洗后试样表面明暗程度与粗糙度有关;在酸液温度65 ℃、酸液浓度170 g/L条件下,酸洗速度的提高改善了酸洗效果,最佳酸洗速度为120 m/min;在酸液温度65 ℃、酸洗速度120 m/min条件下,提高酸洗浓度至220 g/L,基体界面平直度恶化,造成“过酸洗”;在酸液浓度170 g/L、酸洗速度120 m/min时,提高酸液温度至80 ℃,出现“过酸洗”现象;平整、开卷过程造成的氧化铁皮微裂纹对酸洗过程产生良好的推进作用。
  • 张玉文,师可新,李军明,林飞,曹光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分析了唐山不锈钢公司1 580 mm热轧产线在生产高强薄规格(h≤2.75 mm)板卷时板面产生肋浪缺陷的原因,即轧辊的热凸度和轧辊挠曲是高强薄规格板卷产生肋浪缺陷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支撑辊、工作辊辊型及相应的控制程序、控制参数,使此系列板卷肋浪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缺陷比例由2016年的87%降到2017年的26%。
  • 陈辉,黄贞益,徐益平,陈东文,叶春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中板轧制过程出现的翘头问题,分析研究了辊速差、辊径差、摩擦因数、轧件上下表面温差以及轧制线高度对翘头的影响规律,将出炉坯料上下表面温差控制在25 ℃以内,粗、精轧轧制线高度分别设置为-2 mm和+4~+6 mm,可有效地改善轧件翘头问题,提高生产效益。

  • 詹光曹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中厚板“花斑”缺陷问题,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能谱(EDS)仪分析了氧化铁皮压入区域氧化铁皮厚度及底层物质构成;结合钢材加热过程中表面一次氧化铁皮的形成机理,通过生产试验验证了由于铁橄榄石附着导致钢板表面氧化铁皮无法除净,在轧制过程中压入钢板表面且在后续冷却过程中剥离,形成“花脸”缺陷的根本原因。为此,提出了加热和轧制工艺的控制措施,有效改善了钢板的表面质量
  • 王卫卫, 刘浏, 李光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和变形条件对DP780钢残余奥氏体含量、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连续退火工艺参数,可以获得5%~7%稳定的残余奥氏体。随着变形量的增加,90%的残余奥氏体发生了TRIP效应,不仅提高了DP780钢的强塑性,也改善了其成形性能。
  • 王少飞,孙光中,窦爱民,时海涛,张良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首钢京唐公司2 230 mm酸轧机组板形控制手段,模拟仿真了CVC、ESS辊型的板形控制能力。针对生产中的板形突变问题,对现场生产热轧来料凸度及性能进行了测量,定量研究了热轧来料对冷轧板形控制的影响。规范了热轧来料凸度要求及热轧工艺控制,使酸轧过程中的板形突变比例逐步下降。
  • 李杰,刘毅,杨边疆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焊丝用盘条酸洗后存在黑线的现象,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法对比了盘条正常部位与酸洗后黑线部位氧化铁皮厚度、组成成分差异。结果表明,酸洗后黑线为厚度异常的氧化铁皮,且Si含量偏高,附着力强,酸洗难以去除造成的。从而对轧制工艺和控冷工艺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 王代文,黄中伟,冷元平,赵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生产60TY1钢轨时UF轧机出钢扭转问题,采用仿真技术对扭转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和验证了相应解决措施。根据仿真结果,采用增加轧辊直径、增加轨头压下量和加长出口导卫长度等措施,成功解决了60TY1钢轨UF轧机出钢扭转问题,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 设计与改造
  • 郑虎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攀钢冷轧厂酸轧机组限制设备进行技改,及对工艺参数、轧制模型进行优化,利用1 220 mm酸轧机组开发生产出超原机组设计(1 120 mm)的宽带钢产品(1 155~1 250 mm)。拓宽了酸轧机组产品结构,满足了镀锌机组及客户要求,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合同兑现。
  • 鲁鹏,刘兴祥,于浩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乳化液系统是冷轧机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带钢产品的表面质量。同时,乳化液系统也是冷轧生产中的重要能介消耗和废水排放工艺环节。在满足冷连轧机生产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工程设计源头策划和现场生产具体改进相结合,摸索出一套包括降低轧制油消耗,减少蒸汽、循环冷却水和脱盐水消耗,减少废水排放等方面的节能减排方法和技术。
  • 综述
  • 周兴杰,杨瑞宇
    轧钢. 2019, 36(2): 55-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热轧板(带)立辊轧机的侧压传动型式进行了比较,对各种侧压传动型式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热轧板(带)钢宽度精度、成材率与立辊轧机侧压传动型式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立辊轧机侧压传动型式的发展趋势。
  • 轧钢自动化
  • 刘茜,梁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轧钢过程中,由于水印造成的钢坯硬度波动、温度波动都会在轧制过程中产生厚度波动,采用前馈AGC可以解决轧钢过程中这类参数波动引起的带钢厚度变化。分析了前滑系数计算方法和AGC调节量采样、保存及投入方式等,提高了滞后时间控制的精确性,使整卷带钢绝对厚差控制在10 μm以内。
  • 李靖,王永强,任新意,万军,齐海峰,王硕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非稳态下平整机延伸率波动的两个问题,即加速过程中轧制力补偿量偏小,以及启车过程中二级轧制力偏大,分别提出修正速度轧制力前馈模型、增加停车/启车记忆轧制力功能,上述两个方法实施后,非稳态下平整机延伸率波动问题明显改善,延伸率命中率可达到90%以上。
  • 轧钢机械
  • 弓晋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轧机清零有关轧机的正常轧制和产品质量,基于奥科宁克(秦皇岛)铝业有限公司四辊冷轧机,分析了轧机弹性曲线的测量、轧制线的调整方法,并对于清零过程中出现的辊印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 革新与交流
  • 韩玉龙,高军,乔继强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薄板坯连铸连轧厂利用CSP流程生产无取向硅钢的工艺特点,针对CSP流程在连浇过程中出现的诸如轧机换辊、铸机降速、工艺状态波动等情况下产出的过渡坯不能轧制成目标厚度的问题,利用厂里现有冷轧罩式炉、冷轧重卷分卷生产线,进行二次轧制、罩式退火、重卷扩径,处理了大量计划带出品,并得到了磁性能更好的硅钢产品。
  • 霍光帆,崔二宝,王蕾,尹玉京,刘丰,王伦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热轧粗轧镰刀弯过大的问题,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一热轧厂通过采用“四线合一”轧制策略,提高设备功能精度,开发粗轧工作辊NCR辊型和粗轧板坯镰刀弯动态调平技术,大幅提高了粗轧机镰刀弯控制水平。
  • 唐勤,刘靖群,董欣欣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热轧带钢表面存在的块状黑斑缺陷,利用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其形貌、成分,得出条块状黑斑的产生是由于F7机架出口处轧制烟尘与水蒸汽混合形成灰垢集聚在F7机架出口下导板上,最后粘附于带钢下表面而形成条块状黑斑。通过加强侧喷和除尘水嘴日常维护,有效控制了带钢表面块状黑斑缺陷.
  • 韩乐,李向奎,李志双,梅宁,王章岭,徐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一种热轧工序产生的带钢表面翘皮缺陷,利用扫描电镜,结合缺陷的形貌及分布规律,分析了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此类缺陷与基体存在明显分层,为热轧精轧工序侧导板粘钢掉落至带钢表面所致。通过抑制中间坯跑偏、预设侧导板开度余量、及时更换修磨侧导板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此类翘皮缺陷的发生。
  • 李清,陈永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2 250 mm生产线自投产至今,由于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侧导板标定精度差等原因,存在着带钢对中性差及带钢刮蹭侧导板产生粘钢等问题。为此,对2 250 mm精轧侧导板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制定了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了精轧侧导板系统的对中精度,并且消除了侧导板粘钢的问题。
  • 张绍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轧制厚规格管线钢中出现的塔形、松卷、层错、钢卷侧翻等不稳定问题,分析了造成卷形不良的原因,从工艺优化和设备改造两方面叙述了改进措施及其明显效果.